本报讯 5月27日,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在去年“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活动的基础上,又向广大公众推荐了100部近20年来的科普佳作,其中有《现代科普教育读本》(农村版)、《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华罗庚》等国内原创著作63种,《我们为什么生病》、《技术的报复》、《生命共生的行星》等引进翻译著作37种。这次评选被认为是中国出版界致力于科普图书出版20年的一次全面检阅,通过这次活动揭示了科普出版的历史走向和现实状况。
参加本次推荐工作的,是来自科学技术研究各个领域和长期从事科普工作并在科普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本次推荐的结果,是在出版社广泛提供书目及样书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反复研究而得出的。
参加推荐的专家学者认为,这次评选活动揭示出了我国科普出版20年来的三大收获。第一,这次科学家推荐的100种科普佳作学科覆盖全面,内容广泛,既有传统型的知识性读物,也有反映科学的历史、哲学以及科学与社会之关系的文化类图书,还有反对伪科学、破除封建迷信的图书。表明近年来科学普及的范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科普观念有重大突破与提升,科普的目标已不是简单地普及科学知识,而更多地转向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使公众达到对科学的一种人文性的理解。
第二,入选图书大部分出版于90年代特别是近两年来,反映出20年来科学普及图书出版呈加速发展的基本态势,出版界对科普的热情日益高涨,出版后劲十足。
第三,近20年来,继湖南科技出版社“第一推动丛书”出版后,许多出版社在其科普著作的出版中,培育了一系列高水准的科普出版物品牌,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哲人石丛书”、上海科技出版社的“科学大师佳作系列”、江西教育出版社的“三思文库”、吉林人民出版社的“绿色经典文库”、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金苹果文库”等,这些名牌系列出版物无论在选题策划、装帧设计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确立了品牌效应。